6.1亿海外票房与463万内地票房,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成龙大哥的一次“曲线救国”,还是英雄迟暮的无奈叹息?
成龙,这个名字曾经是华语电影票房的保证,是无数影迷心中的功夫巨星。
近年来他在内地市场的表现却屡屡受挫,新作口碑票房双双失利。
《功夫梦:融合之道》的上映,似乎再次印证了这一趋势。
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影片,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海外票房一路高歌猛进,突破6.1亿人民币,但令人唏嘘的是,它在内地市场却遭遇了滑铁卢,仅仅收获463万票房,这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感慨,成龙大哥的电影之路,是否真的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
《功夫梦:融合之道》作为成龙时隔多年重返好莱坞的作品,承载着影迷的期待。
影片上映后,在全球市场表现尚可,截至6月13日,全球票房已超过8360万美元。
尽管面临《星际宝贝》、《碟中谍8》、《新驯龙高手》等强劲对手的竞争,在北美等主要市场也逐渐显现疲态,但预计最终票房仍有望突破1亿美元大关。
考虑到影片4500万美元的制作成本,以及好莱坞大片多元化的收入模式,这部影片的回本盈利应该不成问题。
这部电影最令人关注的,莫过于其在内地市场的惨淡表现。
上映7天,单日票房跌至5.42万,累计票房仅为463万,与海外市场6.1亿人民币的收入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要知道,过去成龙的电影,内地市场往往是最大的票仓,如今却沦落到可以忽略不计的地步,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事实上,在《功夫梦:融合之道》上映之前,它在华语市场就已经遭遇了冷遇。
或许是预见到了这一结果,片方甚至放弃了大规模的宣发。
虽然影片在宣传上仍然主打成龙这张王牌,但观众似乎并不买账。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近年来成龙的作品质量下滑,过度消耗了他在观众心中的口碑和票房号召力。
《功夫梦:融合之道》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在一些观众看来过于刻板和表面化,缺乏深度和创新,难以引起共鸣。
《功夫梦:融合之道》在内地市场的失利,或许会加速成龙重返好莱坞的步伐。
对于一位已经功成名就的功夫巨星来说,哪里能获得更多的认可和回报,哪里就是更好的选择。
成龙在内地市场的困境,并不仅仅是个例,近年来,许多港片和香港影星在内地市场的号召力都在逐渐下降,甚至面临无戏可拍的窘境。
成龙似乎也隐隐有这种趋势。
今年暑期档,成龙还有一部投资2亿的《捕风追影》即将上映,这部影片汇集了张子枫、此沙等年轻演员,以及老搭档梁家辉,阵容看似强大,但却反响平平。
观众似乎已经对成龙的作品失去了兴趣,而同档期的竞争对手,如大鹏的《长安的荔枝》、备受期待的《731》、朱一龙和吴磊主演的《东极岛》、贾冰的喜剧片《奇遇》等,都实力强劲,《捕风追影》想要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内地市场的连续失利,表明成龙的情怀牌已经逐渐失效。
而《功夫梦:融合之道》在海外市场的成功,则证明成龙在海外仍然具有一定的号召力。
这或许意味着,成龙的《尖峰时刻4》、《上海正午3》等经典好莱坞作品,有望重回观众视野。
海外观众对成龙的情怀,又能消费几次呢?
如果在海外市场也走上炒冷饭、卖情怀的老路,恐怕最终也会面临同样的困境。
成龙大哥已经71岁了,与其在银幕上苦苦挣扎,不如考虑转型幕后,或者选择退休,或许这才是对自己和港片最好的尊重。
给观众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总比晚节不保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