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血玉在当时也象征着祥瑞,受到古人的追捧,但凡是带“血”的玉石,都能卖到一个很高的价格。
这就让很多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为了能够获得血玉,他们想出了两种办法。
塞玉入羊腿
古代能用玉石作为陪葬品的,多数都是身份显贵的人,他们的墓穴很难被找到,换句话说,天然形成的血玉极其稀少,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但是,市场上人们对于血玉的需求可不少,但办法总比困难多,天然血玉难生产,那人造血玉总会简单很多吧。
商贩们认为,既然血玉是用血滋养而成的,那人血和羊血不都是血,一样可以用来养玉。
于是他们找来活羊,把羊的后腿割开,再将玉石塞入其中,随后用针线将伤口缝合起来,等三年后,在同样的位置再割上一刀,将多年前埋入羊腿中的玉石取出来,运气好的时候,就能得到一块沁有血色的血玉。
为了能够大量获得血玉,商贩们会用很多动物来做养玉的容器,除了将玉塞入羊腿,他们还会不顾狗的死活,将玉石塞进狗的肚子里。
一块玉石下肚,狗也活不了,不过这正合了他们的意,快要死亡的狗,对商贩而言是最好的容器,这样的血玉,也被称为“狗肚玉”。
利用活物来获取血玉的行为十分残忍,花费的时间也很长,古人为了省时省力,又想出了另一个办法,那就是利用植物来染色。
火烧麒麟竭
相比于用动物的血来染玉,古代人利用植物染色的手法,就显得更加熟练柔和了。
《山海经》中曾有记载:“其名曰白䓘,可以血玉。”
说的是一种名为白䓘(gāo)的植物,可以用来制作祭祀所需的赤玉。可见,利用植物染色的方式,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但真实的历史上有没有白䓘这种植物,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后世的确存在着一种可以给玉石染色的植物,它便是麒麟竭。
《玉纪正误》中提到:“近日,京、沪、粤之新提油用麒麟竭液涂于玉上,火煨之即红。”
这里的新提油,就是指对玉器进行人工上色的一种手法,而麒麟竭的汁液,其颜色宛如鲜血,若将玉石放入麒麟竭汁液中浸泡,然后用烈火炙烤玉石,就能使汁液沁入玉石当中。
麒麟竭汁液越多,火焰的温度越高,对玉的染色效果就越明显,这样制作出来的血玉与天然而成的没有什么分别,很多人都因此上当受骗。
由此可见,玉石的造假之术,在古代就已经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了,更不用说在科学技术发达的现代,每年都会有很多因为玉石被骗得倾家荡产的人。
不过抛开这一切来说,我们确实也不得不感叹古人的智慧之高。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