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
資料,分類,產生背景,地雷基礎知識,防步兵地雷,防坦克地雷,定位和排雷技術,關於地雷的一組數據(單位:美元),
資料地雷是一種埋入地表下或布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發源於中國。1130年, 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面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地雷到了明朝初年(14世紀要),中國出現了採用機械發火裝置的真正的地雷。據1413年焦玉所著《火龍經》一收所載:“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可以看出“炸炮”不僅是最早的壓發地雷,還與今天的“連環雷”相似,“地雷”一詞也由此而出。1580年,中國明朝名將戚繼光駐守薊州時,曾製造一種“鋼輪發火”地雷,當敵人踏動機索時,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鋼輪發火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獻中,已有多種地雷的詳細記載,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地雷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歐洲在15世紀的要塞防禦戰中才開始出現地雷。19世紀中葉以後,各種烈性炸藥和引爆技術的出現,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樣化發展,從而誕生了現代地雷。分類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後由俄國研製。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產的地雷,在日暮途窮俄戰爭中首次實戰套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防坦克地雷是1918年由德國人研製。1916年,坦克出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上,這導致了防坦克地雷的誕生。受坦克威脅最大的德國人在1918年道德將炮彈改裝成防坦克地雷,隨後又研製了兩種制式化的防坦克地雷,用於對付英、法軍的坦克,獲得了一定的戰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防坦克地震得到了廣泛套用。據統計,在當時被毀傷的坦克中,有20%是坦克地雷的戰線。防步兵跳雷-1938年前後由德國人發明,該雷由絆線絆發,目標觸雷後,雷體跳起在距地面0。5米的空中爆炸,它的殺傷威力比在地表或地表下爆炸的同等地雷要大。火箭布雷系統-1970年由聯邦德國研製成功。為了迅速,大面積地布雷,德軍和意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在非洲道德使用飛機撒布防步兵地雷。60年代,一些國家著手研製用飛機,火炮和火箭撒布反坦克地雷,德國的火箭布雷系統使用“拉爾斯”輕型車載式36管火翻騰炮,一次可發射36枚110毫米火箭布雷彈,每枚彈由裝有8個AT-1型炸履帶防坦克地雷或多或少個AT-2型聚能破甲防坦克地雷。一門火箭炮在職8秒內可散布288個AT-1型或180個AT2型地雷。一個門制火箭炮連,一次齊射即可構成寬2300米,縱深為300米,面積為6900平方米的雷場。繼聯邦德國之後,蘇,美,中,法等國也相繼研製成功了這種火箭布雷系統。現在國際公約已經全面禁止使用地雷了。產生背景地雷在我國約有 500多年的歷史。明代兵器製造家首次發明創製了地雷,並大量用於戰爭。明代兵書《武備志》中記載了10多種地雷的形制及特性,並繪有地雷的構造圖。地雷多是用石、陶、鐵製成的,將它埋入地下,使用踏發、絆發、拉發、點發等發火裝置,殺傷敵人。早期的地雷多是用石頭打製成圓形或方形,中間鑿深孔,內裝火藥,然後杵實,留有小空隙插入細竹筒或葦管,裡面牽出引信,然後用紙漿泥密封藥口,埋在敵人必經之處,當敵人將近時,點燃引信,引爆地雷。這種石雷又叫“石炸炮”。其構造簡單,取材方便,廣泛使用於戰鬥。但也因貯藥量小,爆炸力較小,而漸被更新。後來地雷的形制,特別是發火裝置得到不斷改進,擴大了地雷的有效殺傷範圍。 明朝還創造了官亭炮和公署炮,專門埋設在官府大堂的公案下或官亭內,待敵軍占領後,只要碰到發火機關,地雷立即爆炸。 清朝前期,統治者極不重視地雷及各種爆炸器材的製造和使用。直到鴉片戰爭以後,丁守存、黃冕等人才開始積極研製各種地雷,主要是拉發雷和絆雷。丁守存曾發明一種“跳雷”,曾攜赴天津試演,十分靈驗。這種地雷是將一個鐵鑄的圓形地雷裝入木櫃中,木櫃下部填裝火藥,連線地雷引信,木櫃內裝有發火裝置。使用時,先將木櫃埋入地下,在木櫃一旁,安置翻車,與櫃內發火裝置連線。敵人一旦誤踏翻車,牽動發火裝置,則火藥爆發,可將櫃中地雷拋起地面七八尺高,在空中爆炸,其殺傷範圍可達方圓幾十丈,威力極大。 地雷是一種埋入地表下或布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發源於中國。1130年,金軍攻打陝州,宋軍使用埋設於地面的“火藥炮”(即鐵殼地雷),給金軍以重大殺傷而取勝。 到了明朝初年(14世紀要),中國出現了採用機械發火裝置的真正的地雷。據1413年焦玉所著《火龍經》一收所載:“炸炮製以生鐵鑄,空腹,放藥杵實,入小竹筒,穿火線於內,外用長線穿火槽,擇寇必由之路,連連數十埋入坑中,藥槽通接鋼輪,土掩,使賊不知,踏動發機,震起,鐵塊如飛,火焰沖天。”可以看出“炸炮”不僅是最早的壓發地雷,還與今天的“連環雷”相似,“地雷”一詞也由此而出。1580年,中國明朝名將戚繼光駐守薊州時,曾製造一種“鋼輪發火”地雷,當敵人踏動機索時,鋼輪轉動與火石急劇摩擦發火,引爆地雷。鋼輪發火裝置提高了地雷發火時機的準確性和可靠性。在明代文獻中,已有多種地雷的詳細記載,這說明當時中國的地雷已發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歐洲在15世紀的要塞防禦戰中才開始出現地雷。 19世紀中葉以後,各種烈性炸藥和引爆技術的出現,才使地雷向制式化和多樣化發展,從而誕生了現代地雷。地雷基礎知識地雷是一種便於製造、廉價高效的武器,可以方便地布置在很大的範圍內,以阻止敵人前進。地雷一般是人工埋設,但是也有機械化布雷裝置,可以按照特定的間隔,挖地埋雷。地雷通常成群排布,稱為地雷陣,目的在於防止或迫使敵人穿越特定地區。另外也可用地雷拖住敵人,直到增援部隊到來。目前,地雷的種類達350多種,大體可分為兩類: 防步兵 (AP) 地雷 防坦克 (AT) 地雷 這兩類地雷的基本功能相同,但也有一些關鍵的區別。防坦克地雷通常體積較大,其內部的爆炸物也是防步兵地雷的好幾倍。防坦克地雷中的炸藥足以摧毀一輛坦克或卡車,並殺死車內或周圍的人。此外,引爆防坦克地雷通常需要更大的壓力。這種地雷多數分布在坦克可能經過的道路、橋樑和大片空曠區域內。地雷術語碟形彈簧:外表類似甜甜圈的彎曲鋼片,用來墊起重荷 黑火藥:用作爆炸物的火藥,通常由硝酸鉀或硝酸鈉、木炭和硫磺製成 延時元件:在點燃引線或爆炸物之前,燃燒一定時間的化合物 雷管:用來點燃大量炸藥的小部分爆炸物 撞針:地雷引爆時壓入雷管內部的金屬針 防步兵地雷 引線:用來點燃炸藥的易燃物質 火索:(跳雷中)的金屬棒,突出在地面上,當人或物觸發時引爆地雷,又稱為點火栓
磁性地雷:裝有磁鐵的地雷,當大型金屬物體進入附近區域時引爆 主裝藥:引起地雷爆炸的大量爆炸物 撞擊式雷帽:一種通過撞擊或施加壓力引爆的化合物 壓盤:地雷頂部的金屬盤,壓下可以引爆地雷 射彈:地雷內部放置的金屬球或玻璃碎片,可以加劇人員傷亡(地雷爆炸後其金屬外殼也可以變成射彈。) 發射裝藥:裝在跳雷底部的少量爆炸物,可以將其推到空中 保險銷:地雷內部埋入的針狀物,可以在不使用時防止地雷爆炸防步兵地雷防步兵地雷專門用於使步兵從特定區域改道或後退。這種地雷通過壓力、引線或遙控方式引爆,可以殺死敵人或使其失去戰鬥力。另外還有智慧型地雷,在一段時間後會自動喪失殺傷力。這些是目前美軍最常用的地雷。 防步兵地雷分為三類: 爆炸式:最常見的一種地雷。爆炸式地雷埋於地下幾厘米深,通常由人踏在壓盤上觸發,需要大約5-16公斤的壓力。這種地雷旨在毀壞附近的物體,如人的腳或腿。爆炸式地雷可將目標炸成碎片,引起二次傷害,如感染和截肢。 跳躍式:埋設時通常將一小部分導火索伸出地面,這種地雷由壓力或引線觸發。這種地雷也被稱為Bouncing Betty。一旦受到觸發,導火索點燃發射裝藥,將地雷推起離地約1米高。地雷隨即點燃主裝藥,對人的頭部和胸部造成傷害。 碎片式:這種地雷朝各個方向釋放碎片,也可只朝一個方向釋放碎片(定向破片地雷)。這種地雷可以對遠達60米之外的人造成傷害,可以殺死近距離的敵人。地雷中使用的碎片為金屬或玻璃。碎片式地雷可以是跳雷式,也可以是地面爆炸式。 全球各國使用的防步兵地雷有好幾百種。在本文中,我們選取了美軍研製的兩種地雷,講解地雷的不同特徵。第一種地雷是M14,它是一種壓力操作爆炸式地雷。我們還會講解M16,這是一種跳雷/碎片式地雷。 防坦克地雷在開發新型軍事武器方面,所有國家都力圖緊跟潮流。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發明了坦克,這導致了防坦克地雷的發明,同時開發了防步兵地雷,以防止敵軍掃除防坦克地雷。防坦克地雷和防步兵地雷非常相似,只是體積要大得多。防坦克地雷是通過壓力觸發的,但是設計比較特殊,人的踩踏一般不會引爆。多數防坦克地雷的觸發壓力需要158-338公斤。多數坦克和其他軍事車輛都能達到這個壓力。下面我們詳細介紹一種防坦克地雷。 M15壓力操作爆炸式地雷所有防坦克地雷都是爆炸式地雷,這是因為防坦克地雷的目的就是摧毀坦克履帶並儘可能摧毀坦克主體。因此不需要跳雷或碎片式防坦克地雷。M15是圓形的鋼結構防坦克地雷,主裝藥是TNT。其直徑為337毫米,高125毫米。M15主要成分是10.35公斤的Composition B炸藥。Composition B是TNT和環三次甲基三硝基胺 (RDX) 的混合物。旋轉M15的戰鬥開關,將其設定到引線上,就可以使M15處於戰鬥狀態。圓柱形的引線由鐵製成,通過銅蓋固定在壓盤上。坦克壓過地雷時,會壓下壓盤。壓盤下面是碟形彈簧,下面固定著撞針。當撞針被壓到雷管中時,會引爆引線下的 M120傳爆藥柱,然後引爆主裝藥。定位和排雷技術地雷埋在地下50年後仍具有殺傷力。正是由於這個原因,全球各國家都在努力清除地雷。要清除地雷,首先必須確定仍然地雷的埋藏位置,這些地雷被埋在全球幾十個國家內,數量達百萬之多。要找到這些地雷的難度非常大,因為多數雷區都是沒有標記的。即使有標記,清除地雷也需要數年時間。
探雷是一個講究方法、速度緩慢的過程,因為確定地雷位置時有很大危險。雖然定位技術在不斷進步,但以下幾種傳統的技術還是很常用的: 地面戳探:多年來,定位地雷最常用的技術是用棍子或刺刀戳探地面。訓練有素的士兵用刺刀輕輕刺探地面,因為他們知道一不小心就可能喪命。 經過訓練的軍犬:人類可將狗訓練後嗅查氣味,這種氣味來自地雷內部的炸藥成分。 金屬探測器:金屬探測器在發現地雷方面能力有限,因為許多地雷都是由塑膠製成的。 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新型探地雷達 (GPR) 裝置,這種裝置可能在排雷方面更有效。它在探測金屬含量極少或不含金屬的地雷時可能會有用。所有地雷(包括塑膠地雷)都裝有爆炸物,有一定的電性能,而這可以用GPR 等技術探測到。 據研究人員透露,GPR設備將雷達能量集中於使用者前方幾米的地下。該設備會忽略從地面彈回的信號,並使用專門設計的軟體,在雷達圖像中高亮顯示地下所埋物體。GPR已成功探測到內裝蠟狀物質的兩種常見地雷外殼,而蠟狀物質與 TNT類似。 一旦發現地雷,GPR設備會向地下射入兩種化學試劑,消除地雷的威脅。一種試劑可以將地雷引爆裝置與周圍的土壤固化,讓士兵可以穿過地面。另一種試劑可以永久固化地雷和土壤。然後就可以將地雷挖出並銷毀。 掃雷機器1996年5月16日在波赫McGovern基地附近,一輛遙控Panther裝甲掃雷車帶領一隊裝甲車輛通過一條道路。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讓軍隊清掃雷區,則通常會使用某些機器來清理出一條安全通道。軍隊使用多種掃雷機器來清除或引爆地雷。有些機器是專門為執行掃雷任務而設計的,而坦克在配備某些掃雷裝置後也可以用來掃雷。掃雷機器的種類很多。新式機器都是遙控的,這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掃雷機器通過用連枷鏈條擊打地面、壓過路面引爆地雷以及用掃雷犁通過雷區,將地雷挖除,推到一邊。下面我們來了解幾種掃雷機器: 坦克:坦克(例如美國軍隊M-1A1 Abrams主戰坦克)經常配備掃雷犁,可以將地雷推到坦克經過的道路以外。掃雷犁由多個犁齒組成,可以挖除地雷,犁板可以將地雷推到旁邊,水準測量制輪則可以控制犁齒的深度。 Panther:Panther是一種重達60噸的遙控車輛,在改裝後的M-60坦克外殼的基礎上製成。操作人員利用操縱桿可以控制Panther通過雷區。如上圖所示,Panther使用金屬滾輪來引爆爆炸式或磁性地雷。 Aardvark:Aardvark Mk III車輛配有連枷裝置,它以旋轉運動方式,用鏈條擊打地面,引爆並銷毀地雷。據挪威人民援助會透露,這種機器通常用於人道主義掃雷行動。 Berm 處理裝配車:犁地式機器掃過雷區後,會留下大塊含有地雷的土壤。Berm處理裝配車的名字源於Berm一詞,意思是大塊的泥土。這種機器挖出泥土,從中篩出地雷,讓地雷暴露在地面上,等待排雷組織安全地銷毀地雷。 新地雷的埋設速度是掃雷速度的25倍。新技術讓我們更容易發現並確定地雷的位置,但是卻不能阻止地雷的布設。只要各國繼續使用地雷,它就會對士兵和平民造成威脅。
關於地雷的一組數據(單位:美元)330億:如果不再埋設新地雷,清除全球現存所有地雷所需 的費用 掃雷2.5億:全球儲存的地雷數量 1.1億:全球地下的地雷數量 250萬:每年新埋設的地雷數量 100萬:1975年以來防步兵地雷造成的傷亡人數 10萬:20世紀以來由地雷造成傷亡的美國人數 26,000:每年因地雷導致的傷亡人數 1,000:清除一枚地雷所需的費用 350:地雷的種類 70:每天因地雷造成的傷亡人數 33:越戰期間因地雷造成的美軍傷亡百分比 3:一枚廉價地雷的成本
相關詞條
地雷地雷是一種價格低廉的防禦武器。埋入地表下或布設於地面的爆炸性火器,最早的地雷發源於中國。防步兵地雷-1903年前後由俄國研製。這是最早的制式化生產的地雷,在日...
地雷區《地雷區》是2015年上映的一部歷史劇情類影片,該片由馬汀.桑德瓦利特執導,羅蘭德·莫爾,米科爾·弗爾斯加德、路易斯·霍夫曼、喬爾·巴斯曼等主演。該片主要講述了...
M18A1闊刀地雷克萊莫人員殺傷地雷(M18A1 Claymore,又稱指向性地雷或闊刀地雷)是一種由美軍於1960年代越戰時期所研發製作的定向人員殺傷地雷(亦稱反步兵地雷),其前身為韓戰時期...
地雷村戰爭結束後會在交戰土地內遺留很多地雷,數量多達上百萬,在這樣地方的村落,被稱為地雷村。嚴重的地方,沒踩過的地面都不安全。...
反步兵地雷反步兵地雷(anti-personnel (land)mine)又稱防步兵地雷或殺傷人員地雷,是指設計成在人員出現、接近或接觸時爆炸而使一名以上人員喪失能力、受傷或死亡的地雷。設計...
德國s型地雷德國s型地雷是跳雷中最著名的一種,綽號“彈跳貝蒂”。s型地雷是不到13厘米高(不含感應器),直徑不到10厘米的鋼製圓柱體。地雷上部伸出的鋼棒包圍著主引信。主...
信息地雷注意:信息地雷的內容是由資訊商提供的。不同的資訊商會提供不同的內容,“同花順”可以讓您同時看到多個不同資訊商提供的信息地雷。...
地雷戰(1962年白大均、董元夫等主演電影)《地雷戰》是由唐英奇、徐達、吳健海執導,白大均、張長瑞、吳健海等人主演的戰爭片。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各村民兵聯防運用地雷戰術,殲滅了進犯的日軍,取得反...
地雷戰(2014年焦曉雨執導電視劇)《地雷戰》是海潤影視製作有限公司、山東衛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抗戰劇,由焦曉雨執導,吳樾、何翯、郭昊倫、張立、于海、董姝主演。該劇講述了趙化龍等愛國人士...
地雷險區影片講述兩名狙擊手在阿富汗執行暗殺任務,但結果行動失敗,兩人於荒漠逃亡,沒想到同伴誤入地雷區,觸雷身亡。到回過神來的時候,自己亦同樣踏入雷區。暴露在了荒無人...
地雷陣地雷陣,亦作地雷原或地雷場,是指在廣闊的地理範圍埋設把地雷,以圖達到某種軍事或民事目的。目前地雷陣多用於素質拓展遊戲環節。...
地雷西瓜種子地雷西瓜種子是指有條帶的圓形西瓜,目前國內此類最好的西瓜種子是世 雷 5 號和世 雷 511。地雷西瓜的特點是果型圓形,薄皮、口感好、糖度高,由於外觀正圓有...
反步兵定向地雷反步兵定向地雷由德國的武器專家休伯特·沙爾丁(Hubert Schardin)和匈牙利人米斯奈(Misznay)幾乎同時發現,在一塊帶弧度的鋼板後引爆炸藥,炸藥在起爆時大部分衝擊力...
抗日地雷戰《抗日——地雷戰》是一款回合制戰略遊戲,運行平台為Windows95,640×480的解析度,256色,用滑鼠操作。除開視窗操作方式外,還設計了全螢幕幕操作方式。視窗方式和全螢幕...
反坦克地雷反坦克地雷(Anti-tank mine,簡稱“AT mine”),是一種用於破壞或摧毀坦克和裝甲運兵車等車輛的地雷。與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擁有更多的炸藥,並引信被...
地雷震《地雷震》是一本高橋努創作的漫畫名。這是一部以刑警飯田響也為主人公的作品,重視對犯罪者心理的描寫。涉及後期少年犯罪、器官移植、邪教、選秀、跨國犯罪等故事。...
特種地雷特種地雷,具有特種裝藥和用途的地雷。如信號地雷、照明地雷、燃燒地雷、化學地雷和核地雷等。也有將延期地雷、防空雷、陸軍水雷等列為特種地雷的。 ...
M25(地雷)M25防步兵地雷是美國於20世紀60年代研製成功的美國研製的爆破型防步兵地雷。人工布設。...
72式反步兵地雷72式反步兵跳雷,吸收了當時國外先進地雷的設計經驗,把預置破片技術運用到其中,使其威力大大增加。該跳雷採用了中國獨創的塑膠雷殼包裹殺傷鋼珠設計,使其殺傷破片...
中國古代地雷中國古代地雷早期的地雷構造比較簡單,多為石殼,內裝 火藥 ,是在機匣中安置一套傳動機構,當敵人踏動機索時,匣中的墜石下落,還有利用一條引信控制爆炸的群發雷。...
地雷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作戰方式)地雷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民兵最重要的作戰方法之一,據歷史遺物顯示,地雷戰戰術形成並匯集成冊是在民國30年12月28日(1942年),作者署名劉丁,書名叫《地雷課本》,...
S型地雷德國S型地雷(德語Schrapnellmine ,編號S.Mi.35)是跳雷(bounding mine)中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種,綽號“彈跳貝蒂”(Bouncing Betty)。...
紫茉莉(中央種子目紫茉莉科植物)地雷花學名“紫茉莉”,是紫茉莉科、紫茉莉屬的多年生草本花卉,有淡淡的茉莉香,地雷似的小堅果為其種子,自播於陸地後即可發芽。 地雷花又稱“晚飯花”更多 紫...
球狀閃電(物理現象)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通常在雷暴時發生,為圓球形狀的閃電。這是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厘米不等。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
復卦地雷復(復卦)寓動於順中中卦象曰:馬氏太公不相合,世人占之憂疑多,恩人無義反為怨,是非平地起風波。這個卦是異卦(下震上坤)相疊。震為雷、為動;坤為地...
熱門詞條
菲斯特
v1
壓縮
豆乾炒肉絲
異國迷宮的十字路口
Excite
JAPANiCAN
丁玲
沙琪瑪
職業類別
病入膏肓
刻錄光碟
股票
彈彈堂3
長頸鹿遊戲
手機鎖
台北藝術大學
古歌
最終信仰
object
Star king
Windows XP
大小愛吃
吳佳穎
我沒有瘋
krc
聖靈之光
特里·波特